“搁浅”在中国的合资电动车
时间:2019-10-11 11:16:05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0
本文摘要:“别看满街国产新能源,合资车少是因为贵哇。”这并不是某业内资深评论员或某企业高管的高谈阔论,而是一位每日工时超8小时,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一位普通的哥的个人看法。正是由于每日在街头与无数往来汽车打着交
“搁浅”在中国的合资电动车


“别看满街国产新能源,合资车少是因为贵哇。”这并不是某业内资深评论员或某企业高管的高谈阔论,而是一位每日工时超8小时,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一位普通的哥的个人看法。

正是由于每日在街头与无数往来汽车打着交道,他的观点虽并不能代表所有终端市场,但言辞间也无不透露着无数消费者和他一样的观点。没错,在已步入新能源发展快车道的中国纯电汽车市场,合资车为何却迟迟“火”不起来?


“搁浅”在中国的合资电动车


近两年,国内外车企厂商都将战略目标更多精力地对准了汽车“新四化”中的电气化,抢占市场份额与先机,则早已是与时间拉开赛跑的关键一战。在车市寒冬面前,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和与之直接关联的电池产业,在中国这一兼具发展先天条件与庞大市场资源的沃土上,成了各家展开激烈角逐的关键舞台。而在近年的中国纯电汽车市场里,合资与自主品牌间无声的博弈,则促使着未来新市场格正局悄然发生着转变。

为何车企们的纯电“练兵场”在中国

总结来说,中国发展纯电汽车的根本原因有两个。一方面是为解决能源安全问题,另一方面便是履行《巴黎气候协定》的承诺。有着前期政策鼓励与吸引,或产品或战略,各方车企无不向中国纯电市场展开疯狂输出。在今年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已超过120万辆,保有量近350万辆,与传统燃油车一样成为毫无疑问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。


“搁浅”在中国的合资电动车


但补贴鼓励的政策襁褓并不能提升绝对的品牌体系力,大幅退坡的新能源补贴如退潮的海浪,将催生在绿色浪潮下的新兴企业们给予了更加严酷的事实和环境,车企们的纯电销量战未罢,淘汰赛又紧接打响。

什么原因让合资电动车“搁浅”蓝海

事实上,在中国纯电汽车这一细分市场中,合资品牌并非表现地无动于衷。2019年以来,大众、日产、现代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“豪门”先后推出了旗下朗逸纯电、轩逸纯等产品,但在销量表现上却与其各自在燃油领域有着近乎两极化的差异。与销量走俏的自主品牌与造车新势力相比,这些数据“搁浅”在中国纯电市场中的合资品牌们,真的已落入下风了吗?


“搁浅”在中国的合资电动车


价格是关键,产品力则是底牌。通俗来说,偏高的价格与时刻牵动焦虑的续航,让那些“慕名”品牌而来的消费者们改变甚至打消了最初的想法。与近乎每天推新产品和不断增大NEDC续航的自主品牌们相比,续航短价格高的合资纯电甚至成了一些消费者口中的“反面”教材。


“搁浅”在中国的合资电动车


正因如此,在合资品牌针对纯电细分市场还未大规模形成和成熟之际,自主品牌比亚迪、北汽新能源与吉利等加大了纯电产品投放力度,并迅速将各自旗下产品线予以铺满,不断壮大的队伍也循序渐进地互补了动力电池产业,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多家动力电池企业更是踏入了发展高速路。但需时刻注意的是,即便合资品牌目前在续航里程和电池等方面远落后自主品牌,但品牌对亏损的补血能力,仍将会保证合资品牌纯电车型持续保证市场竞争力。


“搁浅”在中国的合资电动车


所以,眼下的现状并非定格的结局。销量虽持续低迷的合资电动车并非完全失去了先机,一方面来说,合资品牌具备的品牌溢价能力仍然是它的一把利刃,而这也便是人们所说的品牌“先天”优势;另一方面,合资品牌针对细分领域所作出的战略投放,在除却贴上“中国特供车”标签外,更多的则是品牌全球化战略,相对更多的研发机遇与技术人才等,相比现阶段遭遇多重压下的自主品牌,将未来国内的市场格局又增添了不少戏剧性。

自主品牌和新势力的“偏头疼”

摆在自主品牌和部分造车新势力面前的大山,想必并非是不断投入战线的合资品牌车型们,而是将如何守住各自的市场份额并保证业绩“活”下去放在首位。


“搁浅”在中国的合资电动车


(正文已结束)

推荐阅读:叶紫
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